人大是哪三大机关你知道吗?

2018-06-01 10:00:20 七星人大 776

很长时间以来,在各级人大机关工作中有这样的提法:把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真正拥有宪法确定的地位、名副其实的国家权力机关,真正负有国家重要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以上表述简称为建成“三个机关”。

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国家权力机关,这是宪法明确规定的,这在法律层面没有疑问,问题是现实中宪法的这一规定落实得怎么样。


回顾40年的历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倾严重错误,特别“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人民代表制度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大10年不开会,不发挥作用;地方人大长达12年没有开会,无名无实。


鉴于深刻的历史教训,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要加强各级国家机关建设,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成为有权威的人民权力机关。


也是在那个时期,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强调指出:“人大常委会如果不能尽快担负起制定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责任,那人大常委会就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尸位素餐,那我这个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就没有当好,我就愧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这表达了叶剑英同志决心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考虑。


大家认为,宪法及有关法律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政权体制作了非常好的设计,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首要的是进一步落实宪法的相关规定。


因此,大家提出:要把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真正拥有宪法确定的地位、名副其实的国家权力机关。


工作机关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上一些人有种看法:人大是养老机关,到人大工作是退居“二线”。有顺口溜说,“年龄大了不要怕,不到政协到人大”。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从工作职责、工作方式上看,人大不同于政府,人大不处理那些时间紧迫的行政事务,从这一点可以说,人大不是火线。但应当认识到,人大绝不是二线,不是干部退休前的歇脚过度的地方。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在逐步实现委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委员的专职化。那时考虑,专职化就是要有相当比例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进入专门委员会,这些人把主要精力用在人大工作上,经常参加人大及其常委会闭会期间的工作。


曾有过在全国人大代表中选择一些比较年轻的专家学者来专职从事人大工作的考虑。有人建议,可按照“先议员后官员”的路子培养一批干部,也就是先担任常委会委员,参加常委会的工作,了解熟悉国家层面的宏观的全局性的工作和情况,有宽阔的视野,经受历练后到国务院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换届,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名额由155人增加到175人,有20位年富力强的优秀的正司局长级干部和专家学者当选为常委会委员。


代表机关


这主要是讲人大及其常委会、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代表个人都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基。


各级人大机关、各级人大代表要接地气、要在群众中长根,使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定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保证民主渠道的畅通,使人大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重要机关。


在总结经验过程中,曾讨论过要不要使用人大是“民意机关”的提法。有意见认为,这样讲可能会把人大的地位讲低了。经深入讨论研究并查阅有关文献,大家认为,讲人大是民意机关是完全可以的,只是要区分在什么情况下、着重强调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