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镇建街道后,通过什么渠道把基层民意传递上来?
◇街道人大工委怎么样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人大代表减少后,如何夯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少镇被撤改为街道。按照法律规定,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不设人民代表大会。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作为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区之一,目前有7 个街道,其中4 个为撤镇改建街道,3 个为新建街道。“撤镇建街道后,通过什么渠道把基层民意传递上来”“街道人大工委怎么样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人大代表减少后,如何夯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围绕这些问题,相城区人大探索建立了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街道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❶找准定位
尝试推行“议政代表”会议制度
找准新制度的定位以坚持原则为必要前提。首先,坚持党的领导。2015年,相城区委出台意见,明确要求“探索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全区人大工作会议上,区委书记强调“要以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为新的切入点,开辟人大监督的新途径、倾听民意的新渠道”。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全过程贯穿“置于党的领导下,全面推开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探索工作”这一主旨,各街道将建立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纳入党工委中心工作,聚力支持新制度的建立。其次,坚持依法定位原则。根据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相城区人大常委会经过多轮探讨,对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定位是,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由街道人大工委召集,鼓励引导辖区内“议政代表”参政议政的议事协商组织。最后,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相城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留空间、有弹性,接地气、不固化的要求,建立和实施议政代表会议制度。各街道探索创新,各显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❷指导落地
全面推开“议政代表”会议制度
找准制度定位,只是第一步,要将想法变为现实,还需要抓好具体环节。
首先,相城区人大常委会着眼“搭好框架”,说干就干。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征集和听取基层与各界建议,多次召开主任会议商讨分析,形成了《关于建立街道人大工委议政代表会议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了《街道人大工委议政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保障了该项制度顺畅有效运转。接着,相城区人大常委会把目光放在“议政代表”这一主体上。明确其产生的要求,即数量要适宜,每个街道为30 至50 人;标准要高,在政治信仰、法律知识、议政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对象要广,由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突出向基层一线、妇女、非中共党员倾斜;程序要规范,包括名额确定和分配、动员部署、民主推荐、当地党组织把关、街道人大工委和街道组织部门审核、街道党工委集体商议、公示、聘任等环节。全区目前共产生“议政代表”330 名。
目前,相城区有4 个街道的“议政代表”已经换届,3 个新设街道召开了成立大会,标志着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在全区推开。
❸加强保障
发挥“议政代表”会议制度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制度功能,相城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指导各街道人大工委健全保障机制。各街道都建立了“议政代表小组”和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议政代表工作组”,形成了街道人大工委指导议政代表小组和工作组,议政代表小组联系群众,工作组联系部门的工作脉络和组织架构。同时,建立了《议政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区人大代表联系议政代表制度》《议政代表工作组活动制度》,促进各工作组内专业人员发挥专长,为街道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为提升实效,区人大常委会邀请专家学者为“议政代表”开展履职辅导,组织“议政代表”与区人大代表“同走”“同看”“同议”,听取街道办事处工作通报,开展满意度测评,进行专题察看,等等。同时,开展“议政代表”接待日、进社区座谈、走访居民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整理后转交街道办事处。目前,所有意见和建议都能得到及时答复。如北桥街道“议政代表”提出“增加老镇区停车位”的建议后,当年就新增了352 个车位。
有履职就要有管理。相城区实行“议政代表”履职积分制管理,分类统计,分段评价,一人一表,一季度一汇总,每季度将个人履职积分和汇总表反馈给每位“议政代表”,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氛围。(来源:中国人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