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由猫儿山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蜿蜒通过214公里,滋养了沿岸350万百姓,也造就了惊艳世界的桂林山水,桂林人民与漓江休戚与共,桂林与漓江休戚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挂念漓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今年4月,他乘上游船对漓江进行实地考察,看着眼前因修复成果显著而苍翠葱郁的山峦、清澄如碧的江水,习总书记有感而发:“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
近年来,桂林司法机关和职能部门遵照习总书记重托,认真履行依法科学保护漓江职能,重点治理非法采石采砂、违禁捕捞水产品、破坏沿江植被、垃圾污水随丢随排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大对沿江群众的法治教育,漓江保护成效逐年显现,保护力度层层加码。
根据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桂林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破坏生态环境和旅游秩序相关刑事案件实行集中管辖的通知》,2021年起,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涉及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案件统一由七星区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并开展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由七星区人民法院集中审理。今年5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桂林共同签署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并同步设立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以及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
系列举措的实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保护漓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在整合资源、工作衔接、查处复建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进一步探索漓江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依据。为检查联动机制的运行效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关于司法协作保护漓江的意见建议,6月25日,七星区人民法院、七星区人民检察院共同举办漓江保护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通过观摩庭审、实地考察、现场讲解等形式,公布集中管辖案件效果,跟踪流域依法治理成效,解读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25日上午九点整,嘉宾们首先来到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观摩了一起在漓江内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犯罪案件的庭审及宣判过程,了解到案件从查获到宣判仅用时1个月,惩治效果及生态修复效果并行良好,体现出了集中管辖优势。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生态环境案件庭审。
随后嘉宾们乘船沿漓江净瓶山——草坪段进行实地考察,并在船上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
在漓江行船上听取汇报。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阳健青首先从治乱、治水保生态环境,治山促生态景观修复,治本助发展融合等角度,对流域内“四治工程”治理效果进行了说明。
流域司法案件集中管辖机关,七星区人民检察院和七星区人民法院检察长、院长先后发言,对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室设立的情况和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的职责范围,贯彻落实“一案一策”、“一体化”办案和“一站式”打击,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实施情况,近年来两院办理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生态环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情况,以及司法联动机制建立以来各方所采取的行动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司法协作框架协议的履行方式、协作模式以及下一步实施计划做了简要汇报。
“两院”检察长、院长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市群众和人大、政协的正确监督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案件集中管辖取得良好成效,自采取集中管辖以来,七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七星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案件共7件。同时,司法协作逐步发挥功能,案件办理效率、办理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放心度大幅提高,对漓江环境资源监察管理起到了强有力地促进作用,沿江群众生活习惯、生态保护意识也发生了明显改善。七星区法、检两院将牢记习总书记重托,切实以担当作为履行好集中管辖检察、审判、司法执行、司法建议职能,认真落实推进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各项内容,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游船在草坪码头靠岸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亲手放生了当天案件判处补偿的增殖放流鱼苗数千尾。看着鱼儿们在碧透如玉的漓江里恣意畅游,漓江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系统已恢复得十分理想,大家都感到无比欣慰。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两院”共同放生增殖放流鱼苗。
“我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会尽己所能地为司法机关提供协助,履行好监督、建议职能,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七星区政协委员陆绮荣说道。(余慧晶)